金融错配如何影响企业组织韧性—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证据
Journal: Economics DOI: 10.12238/ej.v8i5.2590
Abstract
金融错配会削弱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能,但其对企业组织韧性的抑制效应如何,仍需深入考察。本文以2010—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,通过量化企业层面的金融错配负担程度,探讨金融错配对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。研究发现,金融错配抑制企业组织韧性主要通过以下三条路径实现:加大融资约束、降低创新能力以及抑制内部控制质量。此外,金融错配的抑制效果在不同性质以及地域的企业间也存在显著差异。本研究为揭示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有益补充,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。
Keywords
金融错配;组织韧性;融资约束;技术创新;内部控制
Full Text
PDF - Viewed/Downloaded: 0 TimesReferences
[1] Burnard K,Bhamra R.Organisational resilience: develop ment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organisational responses [J].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,2011,49(18):5581-5599.
[2] 王永贵,高佳.新冠疫情冲击、经济韧性与中国高质量发展[J].经济管理,2020,42(5):5-17.
[3] 周炜,海伦贝尔·李,宗佳妮.企业战略变革影响组织韧性的效果与边界[J].科研管理,2024,45(3):105-112.
[4] Y.Liu,Z.Yin,L.Liu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y of moneta ry policy and mis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[J].Transfo rmations in Business & Economics,2022,21(3):270-287.
[5] L.Brandt,T.Tombe,X.Zhu Factor market distortions acro ss time, space and sectors in China [J].Society for Economic Dynamics,2012,16(1):39-58.
[6] 刘元雏,华桂宏.金融科技能否通过缓解金融错配促进企业创新可持续性——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[J].中国科技论坛,2023(4):122-132.
[7] 阳旸,林梓博.ESG评级能否提高企业韧性——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的实证检验[J].湖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4,38(06):73-83.
[8] 莫亚琳,倪好.企业ESG表现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[J].工业技术经济,2024,43(12):92-102.
[9] 云乐鑫,董晓语,徐海卿,等.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组织韧性——基于动态能力视角[J].财会月刊,2024,45(14):102-108.
[10] 陈红,郭彤梅,张玥,等.内部控制对制造业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——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[J].南开管理评论,1-28.
[11] 贾勇,傅倩汪琳,李冬姝.技术创新与企业韧性:基于新冠疫情情景[J].管理科学,2023,36(02):17-34.
[12] 王勇,蔡娟.企业组织韧性量表发展及其信效度验证[J].统计与决策,2019,35(5):178-181.
[13] 李平,竺家哲.组织韧性:最新文献评述[J].外国经济与管理,2021,43(3):25-41.
[14] 韩珣,李建军.金融错配、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济“脱实向虚”[J].金融研究,2020,(08):93-111.
[15] 同小歌,冉茂盛,李万利.金融错配与企业创新——基于政策扭曲与金融摩擦研究[J].科研管理,2022(7):69-76.
[16] 李成,李亚鹏.金融错配、企业金融化与创新抑制[J].山西财经大学学报,2022,44(12):62-76.
[17] 沈红波,寇宏,张川.金融发展、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的实证研究[J].中国工业经济,2010(6):55-64.
[18] 万佳彧,周勤,肖义.数字金融、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[J].经济评论,2020(1):71-83.
[19] ZonaF.Corporateinvestingasaresponseto economic dow nturn:prospect theory, the behavioural agency model and the role of financial slack.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, 2012, 23(S1):S42-S57.
[20] 张吉昌,龙静,王泽民.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组织韧性驱动机制:基于“资源-能力-关系”框架的组态分析.经济与管理研究,2022,43(2):114-129.
[21] Limnios E A M, Mazzarol T, Ghadouani A, et al. The resilience architecture framework:four organizational arche types.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,2014,32(1):104-116.
[22] 李维安,戴文涛.公司治理、内部控制、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—基于战略管理视角.审计与经济研究,2013,28(04):3-12.
[23] 李心茹,田增瑞,常焙筌.新质生产力、资源利用与企业组织韧性[J].西部论坛,2024,34(04):35-49.
[24] 邵挺.金融错配、所有制结构与资本回报率:来自1999-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研究[J].金融研究,2010,(9):51-68.
[25] 李健,管煜,代昀昊.金融错配与企业技术创新——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[J].中央财经大学学报,2023,(10):25-39.
[26] 李梅,余天骄.研发国际化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——基于中国信息技术企业的经验研究[J].管理世界,2016(11):125-140.
[27] 曹越,辛红霞,孙丽.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能否提升内部控制质量?——基于“国企混改”背景[J].会计研究,2022,(11):118-138.
[2] 王永贵,高佳.新冠疫情冲击、经济韧性与中国高质量发展[J].经济管理,2020,42(5):5-17.
[3] 周炜,海伦贝尔·李,宗佳妮.企业战略变革影响组织韧性的效果与边界[J].科研管理,2024,45(3):105-112.
[4] Y.Liu,Z.Yin,L.Liu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y of moneta ry policy and mis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[J].Transfo rmations in Business & Economics,2022,21(3):270-287.
[5] L.Brandt,T.Tombe,X.Zhu Factor market distortions acro ss time, space and sectors in China [J].Society for Economic Dynamics,2012,16(1):39-58.
[6] 刘元雏,华桂宏.金融科技能否通过缓解金融错配促进企业创新可持续性——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[J].中国科技论坛,2023(4):122-132.
[7] 阳旸,林梓博.ESG评级能否提高企业韧性——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的实证检验[J].湖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4,38(06):73-83.
[8] 莫亚琳,倪好.企业ESG表现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[J].工业技术经济,2024,43(12):92-102.
[9] 云乐鑫,董晓语,徐海卿,等.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组织韧性——基于动态能力视角[J].财会月刊,2024,45(14):102-108.
[10] 陈红,郭彤梅,张玥,等.内部控制对制造业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——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[J].南开管理评论,1-28.
[11] 贾勇,傅倩汪琳,李冬姝.技术创新与企业韧性:基于新冠疫情情景[J].管理科学,2023,36(02):17-34.
[12] 王勇,蔡娟.企业组织韧性量表发展及其信效度验证[J].统计与决策,2019,35(5):178-181.
[13] 李平,竺家哲.组织韧性:最新文献评述[J].外国经济与管理,2021,43(3):25-41.
[14] 韩珣,李建军.金融错配、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济“脱实向虚”[J].金融研究,2020,(08):93-111.
[15] 同小歌,冉茂盛,李万利.金融错配与企业创新——基于政策扭曲与金融摩擦研究[J].科研管理,2022(7):69-76.
[16] 李成,李亚鹏.金融错配、企业金融化与创新抑制[J].山西财经大学学报,2022,44(12):62-76.
[17] 沈红波,寇宏,张川.金融发展、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的实证研究[J].中国工业经济,2010(6):55-64.
[18] 万佳彧,周勤,肖义.数字金融、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[J].经济评论,2020(1):71-83.
[19] ZonaF.Corporateinvestingasaresponseto economic dow nturn:prospect theory, the behavioural agency model and the role of financial slack.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, 2012, 23(S1):S42-S57.
[20] 张吉昌,龙静,王泽民.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组织韧性驱动机制:基于“资源-能力-关系”框架的组态分析.经济与管理研究,2022,43(2):114-129.
[21] Limnios E A M, Mazzarol T, Ghadouani A, et al. The resilience architecture framework:four organizational arche types.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,2014,32(1):104-116.
[22] 李维安,戴文涛.公司治理、内部控制、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—基于战略管理视角.审计与经济研究,2013,28(04):3-12.
[23] 李心茹,田增瑞,常焙筌.新质生产力、资源利用与企业组织韧性[J].西部论坛,2024,34(04):35-49.
[24] 邵挺.金融错配、所有制结构与资本回报率:来自1999-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研究[J].金融研究,2010,(9):51-68.
[25] 李健,管煜,代昀昊.金融错配与企业技术创新——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[J].中央财经大学学报,2023,(10):25-39.
[26] 李梅,余天骄.研发国际化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——基于中国信息技术企业的经验研究[J].管理世界,2016(11):125-140.
[27] 曹越,辛红霞,孙丽.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能否提升内部控制质量?——基于“国企混改”背景[J].会计研究,2022,(11):118-138.
Copyright © 2025 覃雪沙

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