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时代的劳动异化及教育启示——基于《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

Journal: Educational Research DOI: 10.12238/er.v8i6.6126

田雨

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

Abstract

马克思最早在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中提出异化劳动概念,并科学揭示了其本质内涵。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变革,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时代,劳动异化现象呈现出新的特征,既保留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共性特征,又融入了崭新的时代特性,具体表现在劳动主体、劳动产品、劳动行为及劳动关系四个层面。为此,需要回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,从合理规范智能技术、重新发掘和恢复人的主体性、构建数字交往与数字命运共同体三方面入手,为解决数字劳动异化问题提供可能路径。

Keywords

数字时代;劳动异化;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

References

[1] 马克思.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[M]. 北京: 人民出版社, 2018: 48-49,52,57.
[2] 波特尔·奥尔曼.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[M]. 王贵贤, 译. 北京: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 2018: 185.
[3]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: 第1卷[M]. 北京: 人民出版社, 2009.
[4] 赫伯特·马尔库塞. 单向度的人[M]. 刘继, 译. 上海译文出版社, 2008: 154.

Copyright © 2025 田雨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