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“和”文化传承与创新
Journal: Educational Research DOI: 10.12238/er.v8i4.5965
Abstract
新时代职业院校肩负着培育第一线“大国工匠”的重任,人才质量不仅在于专业技能的提升,更体现于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。“和”文化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,其内涵丰富,意蕴深远,既强调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,也倡导内心的平和与自我修养。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与平台优势,将“和”文化的精髓融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。本文主要分析“和”文化的内涵,探究“和”文化与职业院校教育的关系并提出具体的策略。
Keywords
新时代;职业院校;“和”文化;传承创新
Full Text
PDF - Viewed/Downloaded: 0 TimesReferences
[1] 卢志文.“两个结合”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协同推进文化育人与服务区域文旅产业研究[J].洛阳理工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4,39(06):86-89.
[2] 白思,刘婉芯.厚植德法底蕴: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[J].哈尔滨学院学报,2024,45(12):128-131.
[3] 杨小扬,郭雅洁.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思政课程融合路径探析[J].哈尔滨学院学报,2024,45(12):132-135.
[4] 高蕾,李文超,尹静.高校二级学院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实践[J].北京教育(高教),2024,(12):39-41.
[5] 郝勇飞.行业背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[J].北京教育(高教),2024,(12):42-43.
[6] 谢家建,梅雄杰.传承与创新:新时代大学精神建构的文化进路[J].决策与信息,2024,(12):85-92.
[7] 李永卉.数智技术赋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[J].科教文汇,2024,(23):48-51.
[2] 白思,刘婉芯.厚植德法底蕴: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[J].哈尔滨学院学报,2024,45(12):128-131.
[3] 杨小扬,郭雅洁.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思政课程融合路径探析[J].哈尔滨学院学报,2024,45(12):132-135.
[4] 高蕾,李文超,尹静.高校二级学院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实践[J].北京教育(高教),2024,(12):39-41.
[5] 郝勇飞.行业背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[J].北京教育(高教),2024,(12):42-43.
[6] 谢家建,梅雄杰.传承与创新:新时代大学精神建构的文化进路[J].决策与信息,2024,(12):85-92.
[7] 李永卉.数智技术赋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[J].科教文汇,2024,(23):48-51.
Copyright © 2025 曾庆娥

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