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模式研究——以课程思政为视角分析
Journal: Educational Research DOI: 10.12238/er.v8i3.5877
Abstract
作为高校教育三育人的实践表现,课程思政能够将思政育人与专业学科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度融合,促进高校教育创新并提高教育质量,已然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理念。为更好地满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,课程思政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养,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主要途径。本文基于还原下沉-经验探究-反思上浮的思维进路,以课程思政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间的关联为核心,结合高校思政育人实践,深层次分析育人理念与育人方式的转变逻辑,重新审视课程思政视阈下提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实践途径,以期为高校核心素养人才培优提供指导借鉴。
Keywords
积极心理品质;大学生;课程思政
Full Text
PDF - Viewed/Downloaded: 0 TimesReferences
[1] 白彩梅,王树明.“课程思政”视域下高校心理教育责任的转变[J].陕西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1,50(02):170-176.
[2] 陈莉.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[J].中学政治教学参考,2022(38):95-96.
[3] 张莉,丰榆雅.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渗透与应用[J].中学政治教学参考, 2023(45):101.
[4] 郭云涛.积极心理干预在提升高校心理健康及思政教育实效性中的应用[J].中国学校卫生,2024,45(08):1060+1217.
[5] 邹太龙,易连云.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性思考[J].教育科学,2024,40(05):51-58.
[2] 陈莉.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[J].中学政治教学参考,2022(38):95-96.
[3] 张莉,丰榆雅.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渗透与应用[J].中学政治教学参考, 2023(45):101.
[4] 郭云涛.积极心理干预在提升高校心理健康及思政教育实效性中的应用[J].中国学校卫生,2024,45(08):1060+1217.
[5] 邹太龙,易连云.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性思考[J].教育科学,2024,40(05):51-58.
Copyright © 2025 倪燕

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