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更新模式与策略研究综述
Journal: Building Development DOI: 10.12238/bd.v8i6.4284
Abstract
随着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,存量更新对增量建设的逐步替代,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形态。目前,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保护与更新工作,都将街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割裂,磨损了其真正的价值特点。本文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及更新模式方法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,以期把握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更新模式与方法研究进展。在此基础上,结合内容分析法,归纳出保护和更新历史文化街区的要点。
Keywords
历史文化街区;功能更新;功能更新模式;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;保护与发展
Full Text
PDF - Viewed/Downloaded: 0 TimesReferences
[1] 梁拓,袁圆,刘媛.社区发展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——以钦州市1-5马路骑楼街区为例[C]//中国城市规划学会.多元与包容——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(12.城市文化).华中科技大学;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,2012:13.
[2] 闫怡然.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地方实践与思考——基于规划文本、地方法规与技术导则的分析[J].中国名城,2020,(4):45-50.
[3] 洪再生,朱阳,朱磊,等.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全景化表达——以邯郸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区南段更新实践为例[J].中国勘察设计,2017,(02):35-41.
[4] 洪艳.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历史街区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[D].浙江大学,2017.
[5] 陈月.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影响评价研究[D].东南大学,2020.
[6] 凡亚楠.“历史意境街区”概念创设及其规划理论研究[D].华中科技大学,2019.
[7] 吴云.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调查研究工作体系的中日比较研究[D].浙江大学,2009.
[8] 阮仪三,孙萌.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[J].城市规划,2001,(10):25-32.
[9] 梁敏,龚亮.近代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——以汉口租界区为例[C]//中国城市规划学会,贵阳市人民政府.新常态:传承与变革——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(08城市文化).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,2015:11.
[10] 何新开.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[J].合肥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6,(05):186-188.
[11] 丁焕峰,谭一帆,刘小勇.人文城市建设的经济价值——来自历史文化遗产活化的证据[J].城市观察,2024,(02):132-145+164.策略研究[D].华南农业大学,2017.
[12] 张天.青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[C]//中国城市规划学会.人民城市,规划赋能——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(02城市更新).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,2023:9.
[13] 朱玄戈,甘文泉,王蔚.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——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[J].中国名城,2024,38(03):39-48.
[14] 张松.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──法律、政策与公众参与[J].华中建筑,2001,(04):84-88.
[15] 陈乐燕,徐雨竹,洪苗.传统历史街区更新模式研究——基于杭州的实证分析[J].华中建筑,2015,33(03):146-151.
[16] 张杨.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[J].绿色科技,2020,(13):198-199.
[17] 何艳红.保定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规划策略研究[J].城乡建设,2020,(08):44-46.
[18] 冯婕,弓箭.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的比较借鉴及其应用策略——以浙江江山市市心街为例[J].上海城市管理,2013,22(05):32-36.
[19] 张鸿.重要古迹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保护策略研究[J].山西建筑,2016,42(32):3-4.
[20] 芮光晔,李睿,邢懿.基于记忆场所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共同缔造行动策略研究——以广州泮塘五约微改造为例[J].新建筑,2023,(01):88-93.
[21] 杨亮,汤芳菲.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施模式研究及思考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9,26(08):32-38
[2] 闫怡然.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地方实践与思考——基于规划文本、地方法规与技术导则的分析[J].中国名城,2020,(4):45-50.
[3] 洪再生,朱阳,朱磊,等.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全景化表达——以邯郸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区南段更新实践为例[J].中国勘察设计,2017,(02):35-41.
[4] 洪艳.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历史街区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[D].浙江大学,2017.
[5] 陈月.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影响评价研究[D].东南大学,2020.
[6] 凡亚楠.“历史意境街区”概念创设及其规划理论研究[D].华中科技大学,2019.
[7] 吴云.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调查研究工作体系的中日比较研究[D].浙江大学,2009.
[8] 阮仪三,孙萌.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[J].城市规划,2001,(10):25-32.
[9] 梁敏,龚亮.近代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——以汉口租界区为例[C]//中国城市规划学会,贵阳市人民政府.新常态:传承与变革——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(08城市文化).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,2015:11.
[10] 何新开.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[J].合肥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6,(05):186-188.
[11] 丁焕峰,谭一帆,刘小勇.人文城市建设的经济价值——来自历史文化遗产活化的证据[J].城市观察,2024,(02):132-145+164.策略研究[D].华南农业大学,2017.
[12] 张天.青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[C]//中国城市规划学会.人民城市,规划赋能——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(02城市更新).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,2023:9.
[13] 朱玄戈,甘文泉,王蔚.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——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[J].中国名城,2024,38(03):39-48.
[14] 张松.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──法律、政策与公众参与[J].华中建筑,2001,(04):84-88.
[15] 陈乐燕,徐雨竹,洪苗.传统历史街区更新模式研究——基于杭州的实证分析[J].华中建筑,2015,33(03):146-151.
[16] 张杨.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[J].绿色科技,2020,(13):198-199.
[17] 何艳红.保定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规划策略研究[J].城乡建设,2020,(08):44-46.
[18] 冯婕,弓箭.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的比较借鉴及其应用策略——以浙江江山市市心街为例[J].上海城市管理,2013,22(05):32-36.
[19] 张鸿.重要古迹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保护策略研究[J].山西建筑,2016,42(32):3-4.
[20] 芮光晔,李睿,邢懿.基于记忆场所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共同缔造行动策略研究——以广州泮塘五约微改造为例[J].新建筑,2023,(01):88-93.
[21] 杨亮,汤芳菲.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施模式研究及思考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9,26(08):32-38
Copyright © 2024 史可心, 孙松, 贺子皓, 严西西

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