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

Journal: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um DOI: 10.12238/jief.v4i2.4869

郑立群, 陈朝霞

山东交通学院

Abstract

目的:通过研究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关系,为完善家庭教养方式、改善个体社会适应性提供借鉴。方法:采用随机取样方式抽取某大学大四学生250名,年龄21—23岁,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和社会适应自评量表施测,对统计结果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。结果:在过度干涉、过度保护(t=-18.24,p<0.01),拒绝(t=-5.234,p<0.01),惩罚(t=4.359,p<0.01)的维度上,父母双方对于子女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;在温和、理解(t=-1.837,p<0.05),偏爱(t=-0.995,p<0.05)的维度上,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。男女性别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无显著影响,t=-0.471,p<0.05。在父亲维度的过分干涉(R=0.413,p<0.05)、过度保护(R=0.507,p<0.05)、拒绝(R=0.401,p<0.05)和母亲维度的拒绝(R=0.429,p<0.05)上,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。结论: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,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。

Keywords

社会适应性;家庭教养方式;关系;大学生

References

[1] 杨彦平,金瑜.社会适应性研究述评[J].心理科学,2006,29(5):1171-1173.
[2] Ward C,Kennedy A.Locus of cont rol, mood disturbance and socialdiffi culty during cross-cultural transition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,1992,16(3):175-194.
[3] Felix Neto.Social adaptation di fficulties of adolescents with immigr antbackgrounds,Social Behavior and Pe rsonality.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, 2002,30(4):335.
[4] 方从慧.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研究[D].西南大学,2008.
[5] 潘友梅,徐贵权.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扫描与透视[J].教育探索,2006,(8):31-33.
[6] 贾江华,谭扬芳.极性化:青年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的一个解析[J].西南民族大学学报,2004,10(26):380-384.
[7] 晓义,林丹华.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2004,(1):18-22.
[8] 李国华,李艳祥.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、自尊的相关研究[J].中国民康医学杂志,2003,5(4):196-198.
[9] 范伦特.怎样适应生活——保持心理健康[D].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7.
[10] 潘友梅,徐贵权.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扫描与透视[J].教育探索.2006,(8):31-33.
[11] 陈建文.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:结构、机制与功能[D].西南师范大学,2001.
[12] 林崇德.发展心理学[D].人民教育出版社,1995.
[13] 刘晋红.大学生人格特征、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[J].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,2008,16(2):157-159.
[14] 刘建榕,刘金华.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、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[J].心理科学,2000,23(6):659-764.
[15] 邛妊呤.大学生的象處教泰方式、对问營理傾向与社会适应性的关杀研究[D].华中师范大学,2013.
[16] 张林,黎兵,刘永兴.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[J].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,2003,29(3):77-81.
[17] 陈君.大学新生学校适应!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[D].华中师范大学,2003.

Copyright © 2022 郑立群, 陈朝霞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